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Bucket List,你有嗎?

 某天伙子在學校接受語言訓練時,其中一條題目談及你的Bucket List內容是甚麼?為甚麼會選擇這些,不自覺的已經勾起最近一位戰友的過身,而在他身前並沒有留下Bucket List,這令我有一個疑問彈出來:「我們是否已經準備為自己迎接過身而準備好一切?」

其實這個問題本應存在己久,由人的出生開始,理應為準備過身而籌備著。但基於主流社會的系統,吹向「階段」式進發,讓人由年輕去到年老後才應為自己做好準備,但誰敢擔保每一天都可以安心的過活嗎?伙子只能說:「不能」。

 談起Bucket List,自然就想起在大專生活的Sem1中,一位導師曾在堂中播映同名電影《Bucket List》,故事談及兩位過著不同生活的人,因病而同住在一間病房,並慢慢建立關係。但戲中兩位主角知道生命的盡頭快將來臨,開始反思生命究竟是如何的,其中一位主動提出:「讓我們好好過活下去,把我們所想的寫在Bucket List吧!」雖然伙子未曾把電影全套看過,但很記得在其中一位的主角葬禮中,另一主角代他宣讀他的Bucket List時,不自然想起究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已經遺忘了很多應該要珍惜的東西?我們所響往的想法、價值觀究竟與現實是否相違背等等的問題,很自然地想起來。看似簡單的道理,但我們已經遺忘了。
*《Bucket List》其中一位主角,他與另一位主角在餘下的日子,盡能力完成Bucket List上寫下的願望達成。

Bucket List除了喚醒我們珍惜生命,為自己活下去外,伙子眼中所想的是─ 讓他人知道你的意願。很奇怪的,中國人傳統社會總是「收收埋埋」,有事起來都不會主動講出來,總是依靠自己一人去面對。直至情況出現變化,身邊的人才知道已經太遲;反觀外國人不同的地方是,開放的。有事上來希望令身邊的人知道,不要為他而悲傷,而是盡力尋求方法去解決或活下去,無悔人生。Bucket List的作用正是希望透過紀錄自己所寫的願望,即使無法完成或不能親口說出來,總好比完全不說為好。在日常的自殺案或者其他案件中,當受害者死亡時,受傷的不只是他的家人、親戚,而是他的好朋友、鄰居,有機會出現「創傷性症候群」。試問為何不能坦白的說出你的意願,讓人思考究竟你的想法是如何。

 在此,伙子簡單分享我的Bucket List,你也可以擁有:
1, 旅遊機票:我們在世界只是一粒微塵,而世界有很多地方我們未能親身體驗是不知道的。機票在手,我們可以周遊列國之餘,認識當地文化、語言,更可以大開眼界。

2, 搖滾音樂:搖滾所象徵的精神,就是破壞者,破壞社會上故有的制度、想法,逆轉想法從而突破有一個新領域,並且能反映社會現況。

3, 黑色:黑色代表嚴肅、認真,並同時有幽默。黑色除了某些特定場合外,基本上都能夠穿著在身,以示性格及內在一面。

「When you know how to die, you know how to live」你準備好你的Bucket List嗎?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你.能迴避政治?

小弟近日在輔仁媒體看到中學生逃不開政治後,總覺得需要想下筆說點心聲。

【碼頭工潮】熱心人包餃子送燒豬 學生簽名打氣

轉載至最後一戰FACEBOOK專頁。本圖只澄清報導主角。

中三女學生細蘇連日來在課餘或假期,都來探訪罷工工友,聆聽工友的辛酸實況。她自製了一塊大水松板,逐一要求校內師生簽名撐工友,但他說大部分師生都怕學校秋後算賬,多數只簽上加油為工友打氣。」

去年反國教運動期間,她試過在校外派黑絲帶,前後被幾名訓導主任訓話,副校長更致電其父母,幸好得到父母支持。」

新約聖經(路十7):「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這句說話筆者只可向該校的老師說的。碼頭工人只是為他們本來應得的工資去爭取而己,那又甚麼大不了?全香港有三百多萬的打工仔,老師們你也是打工仔之一,那麼為何要企圖打壓一個希望支持工人的學生的個人活動呢?難道該校老師正如港福堂的牧師所說:「基督徒不應為政治權利去爭取」既荒謬,又不能以聖經本意去解釋去行事的言論嗎?

可笑的是,該校的老師已經與基督教的本來精神已經癲倒下來。我都是一位潛水的基督徒,但在我所了解的基督教本意不是為不義的事而去發聲嗎?但為甚麼該校的老師,試圖阻止學生出外參與,甚至出動到致電家長這步,只不過是利用中國人傳統心態「家和萬事與,有商有量的,不要出外生事段」而己。但在當今的香港,中學生們是不能夠迴避政治的。

教育?334學制少不免有關係吧?當你去到考DSE時,正煩惱讀甚麼大學,但大學的學額只得18%,遠比德國的30%少得可憐,讀不到大學的又有甚麼出路?HD、ASSO等的學費亦是一煩惱。

生活?地產霸權下的租金上漲,差不多你每到一間商場所有的商鋪都是大型連鎖式的,.像倒模的不斷複製再複製,讓人不得感歎商場己失去本身的特色。你住公屋的,領匯上市,小商戶難以繼續生存,再重蹈外面商場的倒模式經營,令你吃得都不安心。

政治?活在一個民意被強姦的立法會,代議制度本應反映選民的意見,但在共產黨的控制下,民意總不能反映在會中。保皇黨今屆大肆放縱在會中,荒謬之事不在話中。連我們在國際公約下應得的投票權都可以被講得「遍體鱗傷」,試問到我們這代人何去何從去爭取民主?

在生活當中不同的事都與政治有關,只可說「中學生們,你不能迴避政治的。」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哥哥.十週年

小弟身在九十年代,不能說是〝哥哥迷〞,但是他的歌、電影,我曾有看過。


哥哥,於十年前的今天,即是2003年4月1日,他逝世了。

十年來,哥哥的粉絲們每逢到了這一天,總會掛念、記念他的一舉一動,尤其是歌聲、電影。

他的粉絲們,全球各地皆有。十週年的花海,有增無減。

就讓我們放下愚人節的心情,靜下來去聽聽哥哥的歌曲或電影吧。
















延伸閱讀: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被遺忘的十五年免費教育?


是咁的,財爺呢個星期宣佈的《財政預算案》,對教育的著墨點完全不多。小弟聽到時,說了一句「好向左走向右走唔明」。但我又唔明財爺搞乜鬼,4億8撥款給20位資優生獎學金資助他們去外國讀著名大學後,要返黎做兩年老師(幼兒教育或中小學),還有注資150億關愛基金。

小弟聽到呢點,簡直摸不著頭腦。當你係二十分之一的幸運兒,你都想係外國直接既大學讀返本身有興趣既科目,之後可以專注返該科目的工作部份。但現在好像牢獄犯般的強制性做兩年的老師?完全不明白。

十五年免費教育去左邊?


老實講,梁生由當選至今都強調十五年免費教育。但在「拖政報告」(對不起,應該是「施政報告」才對)中,只是故步自封,提出「研究」、「可行性」等字眼。心想:傻的嗎?寧願你花150億和4億8的獎學金去實行十五年免費教育更好吧。社會主流都支持十五年免費教育,但你至今除了拖字訣外,還要企圖把幼兒園老師的薪酬「最低工資」化?簡直是對現時修讀幼兒系準老師的不尊重。

小弟現時所讀的學系中,幼兒教育系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雖就是高級文憑學歷,但在小弟眼中,這批準幼兒老師的責任是不容忽視。因為他們正是培育下一代的重要份子,令幼兒能在德育、學業等層面都能尋找他們的興趣,從而發展潛能,為社會貢獻。

在小弟所接觸的準老師中,不少都是抱著有愛心、喜愛小朋友和創意度高的。他們的熱誠不得令人佩服。他們的付出亦是在坊間少人提及的,例如他們需要通宵達旦的製作教具輔助教學、準備故事令小孩投入當中、領導小孩一起參與盆栽活動等外,還需進行實習,令到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巧得以應用,亦需應付不同的大項目、不同情況的小孩等。所花的時間、心機絕對不能輕視。幼兒教育的重點是「兒童為本」和「教顧並重」兩項核心價值,但因現時的制求下,家長以學術成績和品評而選擇,未免對現任的準教師來說存在不公。

投身與人服務的行業重點是「以人為本」,都是抱著熱誠,真摯的態度去做事。但基於政府對教育的不重視,朝令夕改,加上視教育為投資的一種工具,無疑這行業的流失率提升。即使吳局長說任内推行,但連基本幼兒教育的核心都未能了解,還說甚麼開設研究委員會?連具體方法都沒有構思,研究甚麼呢

究竟我們的學前教育,是否要由一批商家人手上被玩弄成不知成何體統?對幼兒和準教師,是否存在不公呢?! 小弟交下一個大問號給大家吧。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江南Style「被創作」!?

PSY大叔一曲《江南Style》風摩全球,無疑引起全世界的焦點。除了可愛而容易學曉的騎馬舞外大受歡迎外,歌詞中暗喻韓國江南地區的「兩極化」情況亦是其一的關注點。可能是全球大受歡迎的潮流下,連香港的煙花匯演也要採用這首歌為其中一節:

《江南Style》配襯初二煙花滙演

“第五幕《載歌載舞慶昇平》以《江南Style》配樂,藉騎馬舞聯想本港回歸前的名句「馬照跑、舞照跳」”
本應是諷刺江南地區的一首歌,因人氣效應下,反至更配合現今香港情況
                                                  「馬照跑、舞照跳」還適合比喻嗎?

但當你看到新聞內容時,你是否會感到一點的驚訝呢?「馬照跑、舞照跳」這句說話比喻回歸前的香港情況?我想這句比喻現今香港頗不合適,而且根本談不上江南Style歌詞中的喻意吧。江南Style一曲,本應是諷刺江南區域內的人生活態度表面化,區內的貧富差距置之不理的意思,但用於現今香港的煙花匯演?除引人發笑以外,因為這曲的全球化帶起的效果,要不是更能說現今香港的情況!?

不如在此淺談江南Style吧。
小弟推薦兩個方法去了解江南Style提及中的江南地區。
第一個方法是觀看韓劇《巨人》,因為這套韓劇的時代背景正值韓國的七十至九十年代。符合了江南地區發展時的背景,亦可看到韓國政治的發展。

巨人GIANT

第二個方法是觀看以下文章:

主場新聞─[作者增訂版]Gangnam Style的南韓社會現象
作者鍾樂偉,他在文章中這樣說:
PSY歌曲<Gangnam Style>中的意思就是表示出一位住在江南地區、擁有財富、地位、掌握時尚潮流脈搏和豐厚物質條件的有錢人。他坐享江南這種得天獨厚的經濟身份,自豪地認為以短短十數年間「升級」的文化有無比的優越感,看不起傳統韓國文化的古蹟、文化遺產和生活價值。

昔日的90年代起,的確江南地區是一塊反映出南韓「經濟奇跡」的一片福地。虛榮、享樂與繁盛的生活籠罩著那個年代和那片樂土。其後的亞洲金融風暴只是短暫帶來緊縮陣痛,無止境的消費生活常態得以大體維持,但金玉其外背後卻隱含著極大的經濟危機。由於南韓財閥(Chaebol)要向政府償還金融風暴的負債,政府遂在金融風暴後大力鼓吹個人消費,取代昔日韓國以財閥引領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且在極強的經濟信心驅使下,信用卡消費慢慢成為南韓人習慣的生活模式,但他們往往在入不敷出的環境下繼續消費,積累的貸款逐漸形成困擾當下南韓大部份家庭的社會危機。就如2012年,南韓家庭平均的負債已超出家庭入息的164%。當然,消費生活與南韓的國家經濟發展歷史有很大關係,在短短的數十年間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一躍而成今天的世界經濟十大強國,國民的價值觀被超額付出的勞力扭曲成只認同物質生活,單從2010年江南地區的財富佔南韓國家GDP的7%便可略知一二。”

其實文章中所提及的情況,不是與現今的香港一樣嗎?香港貧富懸殊情況已經路人皆知,高地價政策下香港路旁、商場內的租金不斷提升,差不多人流較集中的地區都是大型連鎖商鋪,全都是零售業為主。商場?大型連鎖食店、商店等都提倡消費為主;年輕人想置業,但樓價超過了九七前,甚至再向高峰進發,令人卻步。即使有負擔能力的都注定一生人為地產商打工。在職階段所累積的強積金,亦在晚年間很快的消耗盡。當要申請社會保障援助時,卻被政府玩弄行政手段,如長者生活津貼竟然說「如子女給予長者的家用未耗盡,亦計算在資產審查」,老來享福卻被一個行騙長官「語音偽術」去欺騙為社會貢獻一生的長者們。這些總是抽不離身,與我們有關。

返回基本,小弟還記得有報紙把江南Style的韓文歌詞翻譯,而翻譯後的意思完全令人摸不著頭,看事情總是「即食化」的香港人容易直接忽視了歌詞本身的含意,只集中留意奇異的曲調與騎馬舞。香港人現在過活的是用虛浮為表面的生活態度,但究竟我們有沒片刻的去反思現今香港發生甚麼事呢?交給大家去想想了。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純真年代


最近家中無意買下了一個的聖誕襪,可能是慶祝聖誕節吧。

但這個的聖誕襪使我有強烈的意念想談「純真年代」。

俗語有云:「當你是小孩時想成為大人,當你是大人時想變為小孩。」

我相信無論那一個的階層,無數的家庭都曾說過這故事。就是在家中掛上聖誕襪,就有聖誕老人派你想要的禮物。於是小孩就會希望爸媽們去買一個的聖誕襪,然後掛上在睡房中。等到聖誕節聖誕老人的來臨。

雖然這只是一個頗為童話式的故事,但仍然能夠吸引到曾經是小朋友的你都想有聖誕禮物收。每逢到十二月二十六日「Boxing Day」便會拆禮物,每個小朋友都會看到有甚麼禮物。那刻不論貧富貴賤,都會雯時感動而自然流露開心的心情。

聖誕襪這個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片刻的去想你的「純真年代」是甚麼吧。可能是小時候曾經玩過的GBA、曾經追過的卡牌遊戲、曾經追過的卡通玩具,還是你曾用心製造的小玩具去嬉戲等片段吧。回想起來,你總會去想「為甚麼還是小孩時有那麼多的純真笑容、回憶,當慢慢長大時卻逐漸失去呢?」。我想很簡單吧,因為我們總沒有抽出一點空閒的時間,做回小孩,體驗那時曾經做過的事。

筆者個人的「純真年代」,很簡單嘛。與一大批同齡的在上學前夕在公園玩捉迷藏、跳飛機、玩「紅綠燈、狐狸先生幾多點」、幾塊錢去買吹氣泡泡這些的片段。

瑪雅末日過後,我們是否應該為自己找回屬於自己的「純真年代」嗎?


* 最後,送上一首同名歌曲─由伍佰主唱的。祝各位香港人聖誕節快樂、身體健康!!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願望


三天後就是瑪雅所稱的“世界末日”,我相信世界有末日,因為這可以令萬物,包括文明都歸於自然。

想了又想,得出的結果是,我後末日願望是想做一個社工。

末日來臨前,我是不能達到這個願望。除了成績以外,還有一樣的是,做社工在世人眼中,就是善於交際,暢所欲言。但我的個性,我的行為,我的想法,總是有一種的疏離感。常覺得只得自己孤獨的生活,沒有任何真心的朋友,沒有動機使我去認識朋友。

但末日帶來的覺醒,令我明白,只有懂得與人相處,與人為伴,才能踏出框架,做回自我。社工的這份工作,有機會直接了解別人的想法,更能切身在他人角度明白,更可透過不同活動認識不同階級的人,用溝通去認識別人。

我做社工,除了貫徹我希望為他人服務的使命和現時所讀科目的性質:人本服務外,更希望令到一些與我情況一樣的人們,可以關心他們、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困難。想明白究竟現今社會如何令這批人出現這種想法、行為?

社工的角色,在社區亦是重要的。在社區中,有各類型的人們進入中心做不同的事。而社工當中透過舉辦活動,慢慢地開始認識別人。這樣同需要用溝通的技巧,從中可以建立一個初步的友誼關係。我深信社工像一個引導者的背影,能夠從旁監察他們的行為、想法。在閒常的聊天中,正是一個良好的渠道實現社交相處之道。

有人說:「現時社福界根本不適宜入行。」但我想說,發自內心、有一顆熱誠的心去做社工,服務他人,好比只著眼於薪酬。這就是我後末日的願望。